
11月15日浩鼎中心,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系统携丰硕成果参展,以强大阵容展现新质教育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成效,成为教博会焦点之一。展会期间,罗湖区教育局高延勇局长亮相第四届教育局长论坛,以《贯通育人:罗湖系统重塑新质区域教育生态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专题分享,深度解读罗湖以贯通育人为核心逻辑的教育改革思路与实践成果,该案例入选2025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为全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本次教博会上,罗湖教育不仅设立独立区域展厅,集中展示10个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科创成果,更在核心奖项与荣誉评选中表现亮眼:区教育局《新质教室:一间教室的革命》、区教科院《深圳市罗湖区“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翠园中学《“学院化贯通·项目式驱动”双引擎背景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生态链构建与实践》3项成果斩获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创新成果奖(全国共37项);2项AI赋能科学教育改革成果入选全国路演项目(全国共17项),全方位彰显罗湖在未来教育形态探索与数智赋能领域的前沿实力。
高延勇局长在专题报告中浩鼎中心,从时代背景、改革思路、探索实践及评价标准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罗湖新质区域教育生态的建设路径。他指出,面对优质均衡发展、素质教育落实、数智时代适应及教育全球化四大挑战,罗湖教育主动推动“四个转变”破局,从2023年“14104”高质量发展思路,到2025年罗湖区委印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推出36条具体举措,逐步构建起以贯通培养为核心逻辑的新质区域教育生态。这一生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技术赋能、资源整合和质量导向五大支柱体系,打造国家战略承接、智慧教育引领、区域发展服务、湾区教育协同四大平台,实现教育对国家战略的属地化承接与智能时代的系统性回应。
在贯通育人实践中,罗湖创新推动学段、学科、教师能力“三个贯通”,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实现学段贯通,研发278门贯通课程、成立36个全学科贯通教研工作室推动学科贯通,实施“五环一体”教师培养体系、推动近70名干部教师跨学段轮岗实现能力贯通。同时,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打造“罗湖教育智脑”,建成44个AI应用场景,推广全国首个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通过“每周半天计划”推动开放办学,缔结98对深港姊妹学校,构建多元协同育人体系,相关实践成效显著,2024年省测显示罗湖义务教育学生五育素养优秀指标比例超90%,学子科创作品4次斩获全国萌芽赛道金奖。
高延勇局长在局长论坛中强调浩鼎中心,罗湖教育以“过程性、发展性、增值性”多维评价为导向,从体量、质量、能量三个维度衡量新质区域教育生态建设成效,全力实现每个集团、每所学校、每名学生、每位老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目标。
展会期间,罗湖教育代表还在多场高端论坛中持续发声。11月15日下午,区教科院李艳芳主任携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罗湖方案参与路演,凭借扎实实践与创新思路荣获二等奖;11月16日下午,她还在专题论坛带来《AI赋能科学教育教、学、评改革的先行探索》主题分享,深度展现罗湖教育科研的前沿探索。
此次教博会是罗湖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研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阅与精彩演绎,从多项重磅成果斩获荣誉到高层论坛深度发声,从贯通育人实践展示到新质生态理念传播,全方位呈现了罗湖在教育创新、数字化转型及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更以系统完整的改革方案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罗湖经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李阳浩鼎中心
天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